經過多年大規模建設,我國公路網絡已基本形成,即將步入一個公路養護維修高潮期。與此同時,日益繁重的交通壓力對公路養護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有利因素必將促進公路養護機械的發展,而且長期“重建輕養”的觀念導致中國公路養護機械化水平落后,因此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公路養護機械發展概況
公路養護機械種類繁雜,根據產品的應用領域、技術先進性和市場競爭程度劃分,可分為傳統養護機械和新型養護機械兩大類。傳統養護機械主要包括經常性養護機械、攤鋪機械、面層更換機械、抗滑機械等產品,新型養護機械主要包括除雪機械、瀝青路面再生設備、預防性養護設備和路況檢測設備等產品。
我國公路養護機械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50年,隨后歷經四個階段,生產廠家不斷增加,市場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行業前景日趨明朗。
中國公路養護機械的發展階段分析
2016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69.63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9萬公里。公路養護里程459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97.7%,這為我國公路養護機械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2018年至2020年間,我國公路養護機械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0-70億元。
不過,由于中國養護觀念和養護體制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國養護機械配置水平非常落后,市場養護機械市場總值不足1000億元,雖然養護觀念和養護體制轉變到形成現實需求將經歷一段時間的過渡期,但未來機械化養護將成為必然趨勢,日常性、周期性養護必將成為養護工作的重點,可見公路養護機械的發展空間巨大。
公路養護機械存在的問題
盡管公路養護機械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存在的問題同樣突出,尤其是在公路養護時代,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不斷加劇。具體來說,公路養護機械行業主要有以下三大問題。
首先,行業基礎薄弱、研發不足。中國高速公路建設起步較晚,對公路養護技術的研究也不夠重視,現有的養護技術大多都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因此,行業整體的原始創新能力存在不足,先進的養護設備目前大多還是由國外廠商供給。
另一方面該行業技術門檻較高、產品推廣周期較長,而且產品還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及定制式生產的特點,因此國內的一些具有研發實力的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目前還不愿介入。這也導致國內從事本行業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研發能力和投入不足,與國外同類企業相比在產品可靠性和先進性方面還存在差距,部分技術和產品在國內還處于空白。
其次,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該行業內的標準體系尚未健全、完善,對整個行業有指導作用的基礎性標準仍比較匱乏,不利于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最后,市場不成熟,需經歷市場培育過程。公路養護機械的市場還沒有發育成熟,存在著品種雜亂、性能參差不齊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端產品的發展,也不利于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條,形成規模經濟優勢。因此市場的規范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還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
(摘自:中國公路機械網)
掃一掃
獲取詳細產品資訊
直接添加微信號
glyh123